南路

刘玉清老师傅住在箭楼村十八组一个叫船船咀的湖边上,临湖而居,今年已有八十五六,老人虽然个子有些矮小,但老人身体健康,谈吐举止依然铿锵有力。

辛丑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天气有点阴冷,天空还飘着麻麻细雨。早上去刘老师傅家,他正在和老幺吃早饭,喝酒,闪白话。由于是在清明节前一天,他两兄弟要急着去挂清,就没有怎么和他谈起南路的一本金。于是下午去拜访他,机会正好,他正在吃中饭,我递给了他一包侠骨柔情,便和他侃侃而谈起来。

 

刘老师傅说,南路是跟着他师傅口口相传的,乐谱是没有文字记录的。除了南路谱,还有嘎丝谱。由于他聪慧过人,悟性很高,学的很快,基本上把红喜事的乐谱都记下来了。成为了箭楼村周边远近闻名的吹打乐大师,三星比较有名的还有刘建业师傅。他前后师从四个师傅,十三岁开始跟他舅伢学,前后断断续续学了十六年,十二岁开始学艺,一直到二十八岁才融汇精通六种乐器和南路乐谱。

 

 

当谈起乐谱时,老人的眼神里充满着回忆的目光,手也不停的跟着手舞足蹈起来。他说:南路的嘎私(乐器)大致有七种:两个唢呐,一个头钹,一个二钹,一个大鼓,一个大锣,一个钩锣。毕竟老人年岁已高,口气语速过快,记录起来有点困难。又不好中途打断老师傅的谈兴,只好勉强的先用手机录音,然后再回家整理。以下曲谱和人名均为音译。

 

记录乐谱用的是工尺(che)谱,一般是合(火)、四、上、尺(扯)、工(拱)、凡、六(溜)、五(呜)、乙等字样作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同乐村卜茂丙,青乐村徐霞林,利兴村曾桃安,加上他,当时全公社就5个人他的唢呐吹的最好,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保河堤镇还有施明观老师傅,已经过世。他的儿子也子承父业,是当地有名的吹打乐高手,有80多岁了,叫施贤章。能够把工尺谱翻译成5线谱的,只有他的徒弟程念金老师,万家村人,但已经过世了。乐谱《大开门》有33板,到“凡”字为止,24个字,如果衔接不好,整个班子就会乱套。“有板眼”就是这么来的。还有闹台,一般是用来红喜事老板家敲利是的,一般很少用。

 

1962年,他刚刚年满26岁左右的样子,一般农村家里迎亲嫁娶都要请他的一套班子,一套班子7个人,再加1个杂工,刚好一桌。那个时候农村赈酒,都是大方桌,大板凳,一桌坐8个人。到他屋里近的,就提前几天约好时间,距离他家远的,就下书(相当于请柬),通过亲戚一步步的传到他手上。主人家再穷,也要给他买红糖买烟,当时的香烟1角3分钱一包,如果主人家对“响手”不好,吹鼓手是会吹倒板环的,寓意主人家会倒板,主人家是不吉利的。新郎新娘拜完堂后,主人家是要给响手封利是的,如果主人家不懂经,唢呐手就会对着神龛吹,主人家也是不吉利的。来客要吹“上”,送客要吹“六”(溜)。嫁娶先吹《望家乡》,新娘如果快到了男方家,就吹打《节节高》,在路上一般吹的《杨兵得胜》。

 

新娘出嫁是由舅哥背上轿子的,坐的四台大轿,就是四个人抬的。亲家母坐的架子椅,两个抬的,一般穷人家就两顶小轿,用于抬舅哥的,有钱人家最多一顶大轿,三顶小轿。家里舅哥多的,剩下的舅哥走路送亲。一段杨兵得胜的曲谱,四上四火尺呀,四上四火,尺工尺上四火,四上尺,尺工尺上,尺上尺上,上。咚咚咚,锵锵锵,嚓嚓嚓,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热闹喜庆、活泼明快的唢呐声,响彻山谷,新娘坐在轿子里,不舍的望着娘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藤条部落 » 南路


深夜美绣视频
已添加在线视频资源,免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