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博客及文学

三年前某个夏夜,我拿起手机把J先生的微信语音听了一遍,他所讲的是关于离职事件的某些先兆。J先生是我的一个博友,普通话牵着吴侬尾稍,很有磁性。J先生有两部长篇小说,总把主角写成一个提前退休的人,而当时他还在单位工作。微信语音中提及梦与现实的关联,抑或说梦是现实的先兆。当初A市与H市两家公司的案子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知道而己。当时在法国学习的他,有天晚上做了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与那家公司高管坐在一起,不记得说了什么话,只记得一言不合他掀桌子,扬长而去。公司老板派出三十多个手持冲锋枪的人追杀他,他四处躲,直至吓醒。从法国回来,他们院长让他接手这个案子时,他开玩笑说,这个案子肯定不顺利,他在境外做了个不好的梦,心有余悸。过了三年,他因这个案子牵扯,导致提前退休。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过这种感觉,生活中有些场景似曾熟悉,仿佛重演,仔细一想却是梦境与现实重叠,有些事情是有先兆的。假设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从A(生命开始)至B(生命结束)的一段距离,我们三维世界的人只能知道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记忆,对以后发生的事情是无法预知的。那么假设: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情,它并不止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波动(如影响情绪变化与引起生活变化),还会影响到从前。生命是一条线,这条线上某个节点忽然遭遇什么事故而产生巨大震荡,这种震荡的涟漪余波或许会传送到以前,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先兆。比如J先生接手那个案子,有没有可能是后续影响所受震荡太大,涟漪的余波传送到以前才产生了那个梦呢?接着假设,这种先兆或许只有敏感的人才能感应到,因他无法解释,就归于神秘主义或宿命论。也许,这种先兆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天生迟钝,先兆被忽略了。当然,我的假设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也不具备推理论证先兆确实存在的知识与能力。

上个周末,侄儿到我家玩,我拿了以前的旧手机充电给他玩游戏,很随意地翻,看到手机便笺上写着:偷窃时光的人、双视角、卡西莫多、匡衡、西京杂记、有些人经历时光,有些人被时光经历。时间:2019年4月26日。手机便笺记录的功能对于我而言,往往是有什么念头想法,觉得有发展成文的可能性,怕自己忘记,随便记录几个关键词,以便以后有了时间再写。根据以往经验,偷窃时光的人应该是标题,后面那段话则是主题,中间应该是内容与情节。在脑海中搜索,那是一个梦的简录,后因换了手机,完全忘了。

最近在简书认识的L君,小说写得挺好的,我对小说写得好的人饱有好感。我认识的人当中,写小说的太少,写得好的更少(我朋友本来就很少)。L君发了他短篇《我》给我看,他说,前几天做了个怪梦,胡写了一篇。谈梦时,我也谈及以前手机便笺上记录的梦,他认为很有意思,很有启示。记得读过一篇文章(可能是果壳网上看到的),说梦境与月亮的潮汐有关,月明的夜晚做的梦醒了后会记忆清晰,无月的夜晩所做的梦醒来总会很快忘记。那晚应该是个阴晦的夜晚,我才会梦醒后第一时间拿手机记录(谈到此处,L君则认为我当时处于梦游状态,并未真正醒来)。

那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梦,梦中的我一分为二,双视角与视觉。梦中的自我退至一边,在梦中感觉到是个梦,像阅读书或阅读电影,拿便笺本记了笔记。在这里不打算复述梦境,与今天所述主题有所偏差。唯一有关联的是,我在梦中找到一本残破的繁文竖版线装书一一《西京杂记》。其它地方我所读并无差别,唯“匡衡乃勤学而无时,邻舍有时而不好学,衡乃穿时光壁引其光荫,遂成大学”处,完全颠覆我们对凿壁借光的认知。是我古文知识不全面,理解错误?书后有注:壁者,时光之壁也。凿焉,以须弥……书后面应该还有一页,因为残破而缺失,没有详尽的解释。

L君当时听说这个梦立马说,凿穿了虫洞。这几年虫洞、引力波话题确实很风麾。做梦当时,巴黎圣母院大火才过不久,这大约是梦中出现卡西莫多的原因。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梦不久前,网易博客己经彻底关闭,曾经的博友,大多失去联系。如果要说启示应该是,网易博客曾陪我们一起经历时光,而我们一起又被时光经历。

第一次知道博客一词,是看陈小春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后又读了蔡智恒的原著,还是未留意,觉得博客离我很遥远。2009年,看完韩寒的一个电视访谈,我就注册了网易博客。刚开始玩博客,大约只会整几句打油诗,无他,四六句子,字少,容易更新。博客能够互动,读写之间建立紧密联系,这是博客之所吸引人的地方。慢慢地,不拘于诗词,鼠标一点,阅读他人随笔散文,也会学着把文章写长一点,边看边学。夜深人静,我像只寄居蟹,隐匿在博客的螺壳里,有一种出离生活的自在感;网海浩渺,四处游走,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有时会小心翼翼地伸出触须,尝试与他人接触。博客之于我,无非就是满足一种倾诉欲。我可以把生活中的不安、恐惧、耻辱、懦弱、卑劣、惊奇、欢喜、愤怒等等剪得支离破碎,重组与拼贴,变形与放大,变幻成另外的姿态一一就像儿童时把彩色的纸剪碎,扔到万花筒一般。最痴迷小说这个体裁,可能因其虚构本质,像三棱镜一样,能折射出各种形状吧。我耽美于想象,耽美于万花筒的变幻与莫测,让自己的精神游丝去窥探网线那端的有趣灵魂。

很怀念网易的那一段时光,那时候不知道鲍十是编辑,也不知鲍尔吉.原野是名家,只遵循心中喜好,喜欢的就去看一看。看他们在文字里活色,在辞藻中生香,看他们各自美丽自各芬芳。这是去年年底我与帕蒂古丽姐姐微信闲聊的一段话。虽然在网易我博友很少,屈指可数,可那时氛围很好,远离一切喧嚣与吵闹,大家认真写文,认真评论,眼中只有文章的光华没有世俗的功利。至少在我的心中,热爱写作的友人们能与时间赛跑,永远不老。

网易博客关闭后,很多博友都不怎么爱写了,比如湄姐、U兄,柳兄,当然还有莲魄与我。阵地如果不是漠兄努力撑几篇,只怕是要阵亡了。是世俗的各种原因再无法支撑起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吗?还是缺乏网易时那种良性互动呢?我能理解,在如今这变现为王道的文学世界,完全为了情怀,是挺让人气馁的。历来我也只把写作当作微小个体的发声练习,以补偿话语权缺失的遗憾,聊以自慰。静怡朋友在《梦境》下留言说:阵地那么多作家朋友,轮流发帖多好,我也做梦,梦见阵地还是以前那样红红火火,天天都是文字盛宴!在此深谢!个人觉得,只要还有一位读者,都应是阵地努力的方向。相信大家心中对文学那份火焰并未完全熄灭,否则柳兄不会在漠兄文下留言讥讽自己(亦或我等)是叶公好龙,他的心中仍然有不死的英雄梦一一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梦。

谁不想活得干净、体面,然而在这污浊横流的人世间,真的好难。唯有在满足了形而下的生存条件后,去寻找一点形而上的追求。幸亏这个世界,还有文学的存在,让我们这群泥泞中打滚的麻木族群尚可找到一处隐秘的精神避难所,可以在那些伟大作家的精神世界中领略如初恋般的颤栗与悸动。我们唯有带着虔诚与朝圣的心去阅读,争取了解伟大作家的心跳频率。

欧洲的文艺复兴,起源于一场黑死病,不少神人职死亡,带给人的反思开始。那个时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世俗的享乐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产生冲突,从而进行了一场对抗。他们认为这个世界该以人为中心而非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认为人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个性应该得到张扬。所以文学艺术与人的诉求密切相关,艺术家借用作品表达人的美好愿望。思想从神学的桎梏中得以解放,释放出人性的巨大能量。

文学这种东西,吃不饱也穿不暖,确实无用之至。但它如同犁铧,犁松我们的结板僵化的灵魂,让我们逐渐松动,方便容纳。世界的风雨可以浇灌,种子可以植入,得以在精神园地里破土发芽,枝繁叶茂。这样我们被世俗折腾得坚硬钝化的心变得柔软、润泽。它能让我们跳出日常琐碎,出离生活,站在高空视角去理解世界,灵魂会随着作品的节拍而高蹈。让我们沉沦在喧嚣世界的灵魂得到温柔赦免,保留最后一点高贵。

中国历来讲文以载道,文学是否应该服务于大众?个人觉得文学只是记录时间的方式。至于文学艺术是否承载教化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无疑给文学加上了道德的镣铐,会让文学失去自由,文学并没放弃任何接近它的人;亦相信,最低灵魂与最高灵魂只要有适当的契机也可以达成对接。文学注定保持孤独,免得被世俗所熏染。它始终是寂寞的营生,它的精神图表历来如此。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声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藤条部落 » 梦境、博客及文学


深夜美绣视频
已添加在线视频资源,免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