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手绢

据史书记载:我国先秦时已有“巾”,至东汉,“巾”的一种演变为手帕(也就是手绢)。1959年在新疆挖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了蓝白印花手帕。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此处的“手巾”其实就是擦眼泪的手帕。

在中国,手帕(手绢)的用途主要是擦手、拭汗、擤鼻涕、包裹小物件、作女子的装饰品和定情物等。自明朝起,结为好姐妹的女子被称为“手帕姐妹”。在欧洲,手帕(手绢)用途也大同小异。作为爱情的信物,这倒是古今中外对手帕(手绢)的共识。难怪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会中计,因为一块小小的手帕(手绢)而怀疑妻子苔丝狄梦娜对自己不忠。西方男人用手帕(手绢)主要在庄重的社交场合:西装的左胸袋插一块只露角的白色手帕(手绢)。西班牙曾经出版过一份《手帕周报》,一周要闻,尽跃帕上,读后洗去文字,仍是一块实用的手帕(手绢)。

什么是手绢(手帕)?据记载,在我们国家手绢最初是由头巾演化而来;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纯棉纺织物或是丝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也被孩子们用来做游戏等,还有被年轻姑娘在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作为送给自己心爱的人的定情信物。其实手绢的形态各种各样,异彩纷呈:有正方的、正圆的、长方的、椭圆的、印花的、刺绣的,应有尽有,各具特色。手绢曾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才逐步被五花八门的纸巾所替代。虽然纸巾不够漂亮,上面没有花花朵朵漂亮的图案,但纸巾给大家带来了方便,随用随扔不像手绢用过之后还需要每天清洗消毒。但相对纸巾而言,手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美观大方,吸油吸汗,更卫生,没有纸巾漂白问题的困扰;手绢也是部分剧种表演所用的道具,用双手舞动或转动以增加戏的效果,如二人转等;其实手绢还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环保生活用品,手绢可以重复利用,使用手绢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森林砍伐,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手绢在我的印象中那是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特别是出生在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孩子,我相信大家都很记忆犹新 ,现在的年轻人有的可能都没曾见过,更没有使用过。

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手绢带给我们最多的是童年的快乐。常常用手绢来玩丢手绢的游戏。每到周末或者放学后,就会邀请童年的小伙伴一起多人围坐成一圈,首先游戏开始前,大家利用“石头剪刀布”或其他的方法推选出一位丢手绢的小朋友,绕着圈外慢跑。而坐着的人一边拍手,一边齐唱《丢手绢》童年歌谣。随着丢手绢的歌谣唱起,“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丢手绢的人走着走着,乘你不备就把手绢丢在其中一个人的身后,然后继续转圈。如果丢下的手绢被这个人发现了,此人就必须拿起手绢赶紧去追,追上了丢手绢的人后,丢手娟的人就要站到圈中间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或唱歌,或跳舞,或表演,或诗朗诵……,表演完后继续在外丢手绢。若追不上,丢手绢的人跑到了这个人的位置上,这个人就得继续转圈把手绢丢到其他人的身后,在一遍遍的拍手与歌声中,游戏重新开始,很是热闹。童年的我们玩此游戏乐此不疲,大人们则站在旁边面露微笑的看着我们玩,还时不时随我们唱起童年的歌谣,也一起分享着孩子们的喜悦。虽说现在已经见不到玩丢手绢游戏的热闹场景了,但如今每每回忆起那情那景很是难忘!说到这,是不是也勾起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呀!

据说:对于童年丢手绢游戏的盛行,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放松身心。心理专家认为:这与六零、七零、八零、九零年代青年的成长年代有重要关系——现今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大都倍受呵护,如今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回到童年是很多六零、七零、八零、九零出生那个年代人的渴望。这种渴望通过玩童年游戏,比如说丢手绢游戏,可以得到暂时满足。除了满足内心的渴望,玩童年游戏还有神奇功效——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增强同事之间的友谊。有心理专家曾表示:当年轻白领的人际关系压力通过完玩丢手绢的童年游戏释放后,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明显改善。如果有条件有兴趣的话可以邀请童年时期的伙伴们或者同事们闲暇之余一起玩玩,回忆一下童年的快乐也是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何乐而不为之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藤条部落 » 记忆中的手绢


深夜美绣视频
已添加在线视频资源,免费欣赏